【资料图】
虚假承诺“画大饼”,在合同中玩“文字游戏”,成立“皮包公司”挂羊头卖狗肉……近日,记者调查发现,正值求职季,一些不法分子设置种种“高薪”套路,引诱求职大学生“上钩”。(新华社8月8日)
成年人都应该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求职时容易遭遇“高薪诈骗”,难免会有人上当。大学生一旦“中招”,不仅损失钱财,还会影响正常的求职。针对招聘诈骗频发的问题,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打击力度,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尽全力保障求职市场健康发展。
不法分子固然需要被严惩,提高大学生理财等方面的素养,增强其反诈骗意识与能力刻不容缓。如果自己不具备辨别陷阱的能力,仅依靠外界的提醒与保护,恐怕是防不胜防。近期,在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宣判的一起招聘诈骗案件中,犯罪团伙就是利用被害人对证书性质的认知偏差和对高薪职位的渴求,以必须持证上岗为由,轻易骗取了多名受害人共计18万余元的“学习证明”费用。
大学生财商教育,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多年前,当校园贷在高校校园里滋生种种乱象之时,很多人就建议从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入手解决。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如果具备正确的消费观、财富观,怎会为了一时“享受”而不顾自身能力掉入借贷消费的坑里,甚至不惜闹出毁“三观”的 “裸条”借贷?同样道理,如果具备求职、贷款、理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也就不会轻易受骗了。
财商教育是“刚需”,如何开展财商教育工作则大有文章可做。有条件的高校当然要积极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师资条件等存在较大欠缺的,也可以合理利用网络上的一些现成资源。据《钱江晚报》报道,此前一些比较成熟的课程,会给学生讲解投资背后的心理学效应、理财常见误区、理财诈骗防范等内容,对大学生提高财商会有一定的帮助。
有研究表明,财商形成的最佳时间段是青少年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财商,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财商教育并不意味就一定要搞什么高大上的“理财投资”,生活中就有很多契机可以利用。比如,有不少父母在处理孩子的压岁钱等收入时就很讲究,他们会把孩子的压岁钱和各种奖励所得都存在一个账户里,然后让孩子用这个钱交学费和“量入为出”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从小、从细节上培养孩子的财商。这样的教育做好了,就不用担心孩子长大后因为财商不高而被不法分子欺骗。
胡欣红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一篇:海德股份(000567):8月10日北向资金增持70.38万股
下一篇:最后一页
7月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较上年增长45 9%,较2019年
5月14日,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
稳就业保民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持
政策内容由河南省(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返)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即健康
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作案手法曝光。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