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业界 >  >> 
历史性一刻!C919完成商用首航,美国还能断供发动机吗? 微动态
来源: 圈聊科技事      时间:2023-05-29 19:20:55

中国民航迎来历史性时刻!


(相关资料图)

就在5月28号,首架交付东方航空的国产C919完成了商用首航,搭载着130余名乘客执行MU9191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耗时2小时25分钟,平安落地首都国际机场,享受到了民航的最高礼仪“过水门”。

首航的成功意味着C919从研发、制造、取证到最终的全面贯通,中国产的飞机正式加入了“空中群体”中,结束了天上飞的只有美国波音、法国空客的时代,东方航空也承诺利用C919探索更多可行性航线。

虽然C919已经“展翅翱翔”了,但背后还隐藏着诸多的风险,其中航空发动机就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美国就曾要挟道:“如若放弃和波音合作,就拆了C919的发动机!”如今美国还能得逞吗?

C919的发展历程

2008年11月,中国商飞公司正式启动C919项目,计划研制一款150座级单通道干线客机。

2010年11月,C919正式立项,开始研制。

2015年5月,C919首架机下线。

2017年5月,C919首次试飞成功。

2021年7月,C919完成首次海试。

2022年12月9号,C919正式交付东方航空展开100小时飞行验证。

2023年5月28号,C919完成商用首航。

C919飞机是我国首款完全按照国际先进适航标准研制的单通道大型干线客机,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最大航程超过5500公里,最大载客量168人,性能与国际新一代的主流单通道客机相当。

在C919的发展过程中,美国曾对其施加过压力。具体来说美国政府和一些航空公司曾对C919的研发和生产提出质疑,认为其存在知识产权问题和技术水平不足等问题。此外美国还对中国航空产业实施了一系列贸易限制和技术封锁,限制了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

然而中国商飞公司并没有因此放弃C919的研发和生产。相反中国加大了对C919的投入和支持,加速了其研发和生产进程。同时中国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强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和交流,提高C919的国际化水平。

自2008年立项以来,C919经过9年的研制,突破掌握核心技术100余项,体现了我国航空制造业等多个领域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通过C919等国产民机项目,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形成了地跨22个省市、近20万人参与、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链。

美国还能断供C919的发动机吗?

在马克龙访华之际,中国给予了空客300架的飞机大单,这也直接引起了拜登团队的不满, 直接威胁道:“如果不购买波音的产品,就拆掉C919的发动机!”

而美国着急的原因很简单,中国市场是波音最大的客户,库存的飞机里面有过半是给中国航空公司准备的,如果出口到其它国家,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重新订制,而欧洲空客是波音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自然不肯让其好过。

目前C919使用的是CFM LEAP-1C发动机,这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和法国赛峰集团合资开发的发动机, 但这款是整个系列中推力最小的,更为高端的并没有授权给中国使用,美国打的什么“歪心思”世人皆知,好在性能暂时能够满足需求。

除了航发之外,在航电系统等关键技术上同样缺失,在美国启动针对中国的技术限制之后,供应链问题也相当的薄弱,这也给C919的国产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由于C919是中国第一款大型民用飞机,国内的供应链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使得C919的部分零部件和设备需要从国外进口,这不仅增加了成本,也增加了国产化的难度。

好在中国科研人员一直都没有放弃国产化,中国正在积极研制自己的发动机,以替代进口的发动机。 据报道中国正在研制的CJ-1000AX发动机将在2023年前进行试飞,因此美国想要以“发动机断供”来相要挟已经很难了。

除了发动机外,C919的其他零部件也在不断实现国产化,例如C919的机翼、尾翼和机身等部件都已经实现了国产化,此外C919的电气系统、液压系统、航电系统等也在逐步实现国产化。

总的来说C919的国产化进程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积累,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C919也将逐步实现国产化,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