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许维娜)“开年以来,在需求稳步恢复的基础上,生产端的回暖也在加速,经济复苏信号持续增强。”日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创新战略室主任、研究员姜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产业是发展的基石,尤其是三类产业增长显示出强劲动力,助力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
如何看待过去一段时间新能源、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的高增长速度?
(资料图)
姜江认为,在“双碳”目标提出后,新能源、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领域在过去一直维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2023年,若干特大型水电站陆续投产,一批千万千瓦级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等建成投运,彰显出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特征。
“预计今年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然可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姜江表示,这得益于过去一年新能源汽车翻番的增长态势,再综合多地陆续出台购车补贴的政策、购置税优惠的政策,同时智能网技术进步带来产品体验的提升等一系列消息。
在扩大内需、居民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哪些领域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消费规模还会继续扩大,消费结构也在加快升级,围绕消费新需求会有越来越多新业态新模式涌现出来。同时,这与居民消费加快升级,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增长的大的趋势相得益彰,带动我国加快向消费主导型经济转变。”姜江说。
她还表示,当前,我国内需的发展格局加快从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因此,医疗保健类、食品类以及综合服务类的消费热度依然显著高于平均水平,这些领域有望实现突破性增长。
那么,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发展形势如何?
“我认为,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向的生物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焕发勃勃生机。”姜江说道。
姜江认为,这些领域普遍具有知识技术密集、代表新一轮技术进步方向和产业变革趋势、绿色低碳环保,能够发挥我国市场空间容量大、资源丰富、应用场景多元等独特优势特征,是过去十余年来国家、地方、产学研各界集中力量发力发展的产业领域。
上一篇:ieb预碰撞智能刹车有作用吗(ieb预碰撞智能刹车)|全球信息
下一篇:最后一页
7月8日,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业统计报告,2021年北京接待市民在京游人数1 26亿人次,较上年增长45 9%,较2019年
5月14日,郑州经开区第五大街一地铁口,一个核酸采样舱已布点就位,市民有序进行核酸采样。郑州经开区宣传部供图近日,河南省发布《河南省
稳就业保民生。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河南省2022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将于5月16日启动,持
政策内容由河南省(郑州市)12320卫生健康热线整理(截至2022年5月15日上午9时)01进入郑州市市域外入(返)郑人员须查验两码一证,即健康
5月15日是全国公安机关5 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河南省公安厅公布一批经济犯罪案件,作案手法曝光。信阳宋某等人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2
X 关闭
X 关闭